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登录|注册

荆门市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2024-06-07 17:01 荆门市科学技术局

荆门市科技系统着力壮大科技企业矩阵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壮大科技企业矩阵一是实施初创企业育苗计划。支持产业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建设“双创”平台,举办未来有锂、无限荆彩宜荆荆都市圈创新创业大赛、“荆创汇”青年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备案市级孵化机构13家,孵化企业174家二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眼补链、延链、强链,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一对一”进行服务,引导企业加快成长。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88家,同比增长39.44%。三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落实服务高企“春晓行动”,开展“走遍高企活动,推动“规进高、高进规”。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0家,同比增长41.37%,实现三年翻番。连续两年,入围全省高企百强企业达到5家。是实施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围绕新技术、新产业领域,遴选复合增长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好技术、市场、金融服务。2023年,全市新增省“瞪羚”企业55家。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组织30家重点企业赴宜昌三峡实验室、安琪酵母研发中心等考察;在项目支持上,坚持每年90%以上的市级科技项目(产业类)由企业牵头实施;在政策激励上,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增研发投入奖补政策。2022年度,全市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8.14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7.5%。二是引导企业成为平台建设的主体。支持头部企业建设高能级平台,2022年,亿纬动力“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2023年,格林美“退役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现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7家。支持规上企业建设内部研发机构,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占比达39%。此外,组建动力储能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11个。三是引导企业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着力夯实基础工作,制定“三张清单”并年度更新,2023年,建立供给清单336项、需求清单315项、应用清单29项。着力丰富成果转化活动,开展“百名教授荆彩行”“百家团队荆来揭”等系列活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1项。着力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中试研究基地分别达到3家、2家。着力健全产学研对接机制,以企校合作推动市校合作落地落实,近年来华中农业、武汉理工、湖北工业、武汉工程4所大学共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98项,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荆门转化。景阳牧业的楚宝黑头羊高效繁育技术项目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第12023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49.32亿元,同比增长82%。

三、优化企业创新生态。一是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千方百计引人才,落实“招硕引博”工程,挖掘企业科研助理岗位646个;支持格林美与中南大学共同设立300万元的人才基金,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实施“荆门英才引领计划”,2023年,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争取省级人才项目10个。贴心服务留人才,配合做好“荆英卡”服务工作,为入驻人才公寓的147名人才兑现补贴240万元。智汇基层用人才,组织博士创新创业联盟活动5选派科技特派员519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7场。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荆楚理工学院与市内企业共引共培共用人才79名。二是实行科技金融精准滴灌。与市地方金融局、市银监局联合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实施方案,与人保财险荆门公司签订科技保险合作协议。常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2023年,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投放贷款34.25亿元其中科技E贷、科技信用贷等贷款5900万元充分发挥双创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智,目前累计投放资金4.6亿元,惠及初创企业122家。三是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荆门市创新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制定人才发展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金融支持、土地资源配置等配套措施。狠抓惠企政策兑现,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相结合,2023年,市本级兑现科技惠企资金1497万元。

下一步,荆门市将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荆门篇章提供动力支撑。

附件:

欢迎关注湖北科技公众号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