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沙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荆州市沙市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标杆企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24年,沙市区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78家,全区企业研发投入5.98亿元。
一是政策组合激发创新活力。出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资金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引育”多维度施策,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沃土。自“十四五”以来,全区已发放科技创新奖励资金超3300万元,惠及企业500余家。全区已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
二是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在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沙市民营企业深耕细作,持续实现技术突破。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针对裸眼完井的低渗透的致密油气开采特性,研发设计水平井多段压裂工艺系统,开创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例。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传统卤菜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是产学研融合破解发展难题。沙市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与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推动本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多层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2024年10月沙市区人民政府与长江大学开展“访企业促合作”校地、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发布技术需求23项。2024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8亿元。湖北玺瑞自动化输送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深入合作,研发红枣分拣及视觉检测科技技术,分拣设备已进入第七代AI智能红枣精选机,近年来成功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及瞪羚企业,累计已获得25项知识产权。
四是优化服务营造创新生态。沙市区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创新梯度培育机制支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政策申报、融资对接、市场开拓等方面牵线搭桥当好“媒人”、悉心培养当好“老师”、跟踪服务当好“保姆”,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升级促进高端化,强化实数融合促进智能化,利用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化,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