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赋能神农架珍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试点项目
神农架为有效利用林下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生态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选派神农架林区的”三区”科技人才技术力量,开展菌类扩繁研究,通过“林菌模式”做特“菌篓子”。
一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马晓龙博士率领专家团队在神农架建设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试点项目基地,开展赤松茸仿野生林地播种试验及本土菌种研究,推广菌种分离处理技术,指导基地科学规范建设。
二是依托丰富的珍稀菌资源,将前期采集的神农架本地野生菌种质资源逐步引入栽培体系,大力推行林下仿野生种植研究,开发菌类衍生产品和即食产品,力争把神农架建成省内最大的森林蛋白提供者。
三是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农业科技应用为出发点,将在更多乡镇推广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推动科技支撑林下经济见实效。
赤松茸,又称大球盖菇、红松茸,该菌种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著称,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等保健功能。神农架林区独特的海拔梯度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为赤松茸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冷凉的气候和肥沃的腐殖质使其能在盛夏时节也有生长的可能,这种反季节栽培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