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全市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0亿元
近日,2025年十堰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总结交流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4年,十堰市科技系统顶压奋进、笃定前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人才培育、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指标稳步回升。去年三、四季度,十堰市坚持每月调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高新技术6大产业领域中5个产业领域实现正增长,26个行业大类中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有17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38.3亿元、同比增长12.6%。创新动力持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152家,首次突破3000家,同比增长27.3%;4家企业进入湖北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27家企业成为省科创“新物种”企业,总数达到71家。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新增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专业型研究所、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增至38家;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公司智能驾驶联合研究中心、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丹江口引调水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建成,十堰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部件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获批,深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相继挂牌运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达到53.45亿元、居全省第五;为科技型企业兑付科技创新券54笔、956万元,落实科创贷53笔、2.188亿元,创新积分贷74笔、3.68亿元,成为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一池活水”,7个项目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24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1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之年。今年,十堰市将锚定目标、奋发进取,推动科技强市建设迈入新阶段。深入开展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的创新模式,引导企业从“被创新”向“要创新”转变,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六有”标准加快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湖北医药学院等5所在堰重点高校、9家重点科研机构围绕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光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一批基础研究项目。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每年突破5项以上关键技术,开发10个以上重大创新产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龙头企业围绕绿色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抢抓未来产业发展赛道。争取建成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力争2025年新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建好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智能驾驶联合研究中心,加快筹建武汉、北京、西安离岸科创中心,确保深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入驻企业常年保持在30家以上。深化京堰、汉堰交流合作,鼓励和引导在外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的本籍人才“衔泥归巢”。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和“科技领军人才”扶持计划,搭建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素质”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线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等方式育苗纳新,引育更多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塑造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新优势。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