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湖北夷陵建成首条“零碳货运走廊”

2025-04-10 17:23 宜昌市科技局

近期,湖北省首个“零碳货运走廊”——夷陵区昌磷路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工程全长29.5公里,贯穿亚洲第二大磷矿核心区域,通过全方位科技创新的应用,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区的运输污染问题,为矿产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程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建设-修复-运营”的科技闭环体系。通过大规模应用磷石膏制品,实现了3000吨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部署的6座智能换电站形成了全天候的续航网络,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了“随建随绿”的生态修复模式,将道路边坡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使得运输动脉转变为生态廊道。

运输工具的革新是污染治理的关键突破点。针对日均1700台次燃油重卡产生的扬尘、噪音污染问题,项目团队采取了电动重卡替代方案,实现了源头减排。据测算,全面替换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14万吨、二氧化硫157吨。目前,正在建设的岩花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备了14个换电仓和6个充电桩,预计建成后每日可满足300车次的充换电需求。

在矿产开采的前端环节,科技创新同样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全区34家磷矿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全面淘汰了高能耗工艺,并广泛推广了“光电选矿”等智能化分选技术。这项基于光谱分析的选矿技术,使得矿石分选精度提升至95%以上,较传统水洗工艺节水80%,实现了绿色开采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结合。

系统性技术应用带来的环境效益显著。监测数据表明,项目投入运营后,沿线PM2.5浓度的下降幅度超出预期。这一融合清洁能源、智能装备、生态修复的解决方案,有效攻克了矿车扬尘治理的技术难题,其“源头替代+过程管控”的技术路线对其他矿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的示范区,宜昌市夷陵区正依托科技创新,构建“开采-运输-修复”全周期的发展模式。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磷矿运输迈入了清洁化的新阶段,而且为我国矿产行业探索碳中和路径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随着二期工程的规划和推进,这条科技赋能的绿色动脉将持续释放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附件:

欢迎关注湖北科技公众号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