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开门红”
2025年一季度,宜昌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种业攻关、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龙头企业创新取得突破。康农种业玉米新品种培育工作实现“开门红”,其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初审,为提升区域粮食产能奠定技术基础。一致魔芋聚焦行业标准空白,开展半干复合酶法制备魔芋葡甘低聚糖技术攻关,为弥补该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白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科技人才服务聚焦精准。全市抢抓春耕关键期,组织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间指导、专题培训等形式服务企业、合作社和示范基地125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3项。举办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动力”。
三是科创基地建设提质增效。秭归柑橘加工示范基地、兴山县伦晚加工示范基地一季度鲜果加工量达11160吨和1250吨,均创历史新高,秭归基地外贸出口同比增长79.1%;秭归丝绵茶加工示范基地通过春茶促销活动达成线上线下意向协议12亿元;宜都鲟鱼加工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鱼子酱出口4吨;五峰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形成“茶旅互促”发展新格局。
四是成果转化实现加速落地。当阳市依托湖北鱼腥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高校院所大力建设湖北省鱼腥草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鱼腥草药用成分提取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枝江夷陵牛种养示范基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团队成立产业研究院,打造南方肉牛全产业链创新标杆;湖北夷陵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产学研合作,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一季度经营收入达948万元。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以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