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主体多能驱动梯次培育的建议

2023-03-28 12:06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摘要:“十四五”规划提出“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科技部《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各类政策集成,“实施集群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明确主体培育与梯次培育重点。课题组通过调研梳理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六个方面,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益贡献低于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不够、领军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融通不足等问题,构建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集群主体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梯次培育提升路径

一、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现状

(一)创新创业主体不断强化,科小企业数量增速快

2021年,湖北省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企业总数为2352家,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09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8家,分别占集群企业总数的46.6%、51.4%。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有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速高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增加成为集群创新主体培育的新亮点。龙头企业引领集群内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源支撑。各个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集群企业总数比重存在较大差距,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占集群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随州移动应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天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仙桃高新区非织造布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企业占集群企业总数不到30%。

(二)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创新投入强度高

2021年,湖北省1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共86.3亿元,平均每个研发人员分配企业研发经费19.9万元。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12.92%,同比提升16.25%。总体上,1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但有小部分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低于2%,应进一步提高集群企业研发投入,打造企业技术竞争优势和提升集群产业创新实力。

(三)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强,人才聚集密度大

人才是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2021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从业人员总数达24.5万人,当年新增就业人员1.3万人,持续引进高端人才10821人,占集群从业人员总数的4.4%。依托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黄石先进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引进黄鹤英才及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仙桃非织造布创新型产业集群引进高端人才数占10家集群高端人才引进总数的74.8%。

(四)创新成果产业不断放大,企业技术竞争力强

2021年,湖北省1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平均单个集群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96.9件,较2020年增长14.2%,共产生84项形成标准和600项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共申请发明专利2388件,当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件,形成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2425项,共产生8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338.43万元。

(五)孵化服务链条不断健全,服务产业水平高

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共96个,在孵企业达1451家,形成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特色产业园四类孵化服务机构组成的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武汉集群打造北斗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创新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化进程。

(六)服务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协同水平优

政策保障持续发力,湖北省持续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联百校、转千果”活动、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持续开展,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转移转化。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内已建有创新服务机构200个,金融服务机构131个,其他相关服务机构98个。2020年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产业组织联盟数量15个,研发机构数量237个。

二、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集群整体效益贡献低于国家高新区

全国152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173家国家高新区中,90%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依托于国家高新区。湖北现有1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12家国家级高新区,有8家集群位于国家高新区,2家位于省级高新区,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比例达80%。2020年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营收均值1.02亿元,低于国家高新区企业营收均值2.99亿元。2020年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营收占湖北国家高新区整体营收的比值仅为5.2%,无论是单个企业营收还是整体产业集群占比,都表明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较小,总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较小,低于国家高新区规模贡献。

(二)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不够

整体分析2014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从32%上升至46%,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从51%上升至62%;同期,国家高新区高企率从33%上升至60%,湖北国家高新区高企率从27%上升至65%。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42021年由287家增加到1003家,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694家增加到14560家,对比之下,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比重为从10.7%降至6.9%。2020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811家,湖北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5658家,湖北集群高企数量占高新区高企数量比重仅14.3%。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占比较高,但仍低于国家高新区高企率,需要大力提升创新主体梯次培育能力,不断夯实创新型产业集群内涵。

(三)集群领军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融通不足

湖北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较有优势的地球空间信息、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资源循环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电、应急装备、生物医药、非织造布等10条产业链,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表1)。但梳理集群领军企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发现,配套协同、产业融通都严重不足。

1 湖北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链布局

创新型产业

集群

营业收入

(亿元)

领军企业

融通重点

2021年

2022年

前三季度

上游

中游

下游

全产业链

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

319

81

梦芯科技

导航院

智图科技

华正空间

适普软件

珈和科技

高德地图

楚天云

武大吉奥

珞珈德毅

双可科技

众智鸿图

光庭科技

湖北地信

博敢空间

立得空间兴民智通卓越科技中科通达依迅电子烽火众智

华测卫星技术、天际航信息科技

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

黄石先进电子元器件

158

162

宏和电子

台光电子、

定颖电子

闻泰科技

联创电子

板屏芯端

十堰商用车及部件

103

143

博兴汽车装饰制品

倍力汽车管业

东风特汽客车

东风小康

油电并举

商乘两用

襄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

176

50

湖北回天新材料

骆驼集团

东风康明斯

发动机

东风汽车

二纵三横

荆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249

257

泰山建材

亿纬创能

锂电池

美辰环保

格林美

双轮驱动

五大循环

孝感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

127

84

孝感华工高理电子

湖北华中光电科技

汉光科技

三江集团

大中小

企业融通

咸宁智能机电

586

387

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

赤壁天瑞汽车部件制造

湖北汇精光电

湖北智莱科技

创新、产业、资金、政策、人才五链融合

随州移动应急装备

519

413

常森汽车部件

新兴全力机械

东风随州专用汽车

程力专汽

专精特轻新

天门生物医药

148

83

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

成田制药

科田药业

益泰药业

重组联合

仙桃高新区非织造布

232

173

拓盈新材料

新鑫无纺布

誉诚无纺布制品

恒天嘉华

招大引强

培优壮强

三、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培育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领军企业培育要求,构建由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能力评价体系(如表2)。

2 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测算方式

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

每千人当年授权专利数

创新型产业集群当年授权发明专利/创新型产业集群年末从业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

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强度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输出技术成交金额

规模效益

税收贡献度

创新型产业集群上缴税费/所在省税收收入

从业人员比重

创新型产业集群年末从业人员/所在省年末从业人员

国际竞争

每千人出口创汇

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创汇/创新型产业集群年末从业人员

企业出口创汇

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创汇/企业总数

市场影响力

在孵企业

新增在孵企业密度

国家级孵化器当年新增在孵企业数/国家级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数

孵化基金平均企业额

国家级孵化器孵化基金总额/国家级孵化器当年获得孵化基金在孵企业数

风险投资额平均企业额

国家级孵化器当年获风险投资额/国家级孵化器当年获得投融资企业数

集群企业

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

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总数

企业当年授权专利数量

创新型产业集群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企业总数

高新企业

科技经费与技术收入比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收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技术产出结构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收入/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

每千人研发人员研发经费

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数

行业话语权

经营能力

集群经营效率

创新型产业集群净利润/创新型产业集群营收

企业经营效率

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

企业运营效益

(当年年末资产-当年年末负债)/

(上一年年末资产-上一年年末负债)

技术带动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总数

每千人国家或行业标准

当年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年末从业人员

集群带动

高新技术企业上缴税费比重

创新型产业集群上缴税费/高新技术企业税费

国家高新区净利润比重

创新型产业集群净利润/国家高新区净利润

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比重

创新型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

经测算,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能力指数2020年为0.902,位列第19位,在中部六省中低于第12位安徽、第13位湖南,湖北主体培育能力及各维度指数均高于中部均值,但均低于全国均值。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能力及各维度20172020年分项排序变化中,主体培育能力三个维度指数排名较为均衡,四年之间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指数排序分别上升五位,2020年影响冲击下市场影响力指数排序比2019年下降七位(如表3)。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在孵企业—科小企业—高新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格局,不断增强集群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3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培育能力各维度排名(2017-2020年)

省域

核心竞争力排名

市场影响力排名

行业话语权排名

主体培育能力排名

2017

2018

2019

2020

2017

2018

2019

2020

2017

2018

2019

2020

2017

2018

2019

2020

北京

9

8

8

1

3

1

1

7

16

8

7

5

3

1

1

1

天津

15

10

11

24

14

15

18

16

9

15

10

19

12

15

14

20

河北

11

14

14

18

19

22

26

12

10

6

4

6

13

17

22

14

山西

1

1

6

28

27

26

25

26

15

12

19

24

14

11

18

27

内蒙古

3

4

2

20

20

18

13

3

1

1

2

1

2

3

3

6

辽宁

22

11

9

21

28

25

20

9

26

17

8

13

27

21

16

15

吉林

17

21

24

27

25

27

27

22

2

14

3

8

20

25

25

23

黑龙江

26

16

19

11

5

11

10

17

17

2

1

17

16

6

10

16

上海

13

9

13

2

1

2

2

8

27

24

24

22

11

5

5

5

江苏

6

5

4

14

18

17

15

5

20

25

21

16

15

18

11

10

浙江

7

7

10

5

7

6

6

10

18

11

11

9

7

4

7

7

安徽

10

12

12

13

6

13

11

11

8

13

13

10

5

13

12

12

福建

12

13

17

12

11

10

17

14

25

23

25

27

17

16

23

18

江西

20

19

15

16

15

19

23

20

12

22

22

20

18

23

19

21

山东

14

18

18

22

23

23

22

15

22

18

20

14

22

22

21

17

河南

25

24

25

23

21

20

24

23

19

28

27

26

26

27

26

26

湖北

23

23

22

17

13

16

12

19

23

19

17

18

21

20

17

19

湖南

16

15

16

7

9

5

5

18

3

16

12

15

10

8

8

13

广东

2

3

3

4

4

3

3

4

14

10

9

7

1

2

2

2

广西

8

17

20

8

8

7

14

13

7

9

5

11

6

9

15

11

重庆

18

20

7

10

24

21

19

2

21

20

15

25

24

24

13

9

四川

5

6

5

6

12

12

7

6

5

5

14

4

8

7

6

4

贵州

28

28

28

26

26

28

28

28

28

27

26

28

28

28

28

28

云南

19

25

23

3

2

4

4

21

6

4

6

3

4

10

9

8

陕西

4

2

1

9

10

8

8

1

24

26

18

12

9

14

4

3

甘肃

27

26

27

19

17

24

21

27

13

21

16

21

25

26

24

25

新疆

21

22

21

15

16

9

16

25

11

7

23

23

19

12

20

24

四、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主体多能驱动梯次培育建议

(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动能,驱动集群培育跨级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牵引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国家高新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多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链对集群产业链需求牵引与资源对接的正向循环链路,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依托高新区虹吸效应和高新技术企业溢出效应,构建多点接续多层阶梯链,建立链链协同高新企业梯次培育生态体系,驱动集群能级跃

(二)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势能,驱动集群培育跨层提升

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企业在高新区产值的比重,是驱动集群培育跨层提升的重要前提。有组织、有方向的集中人才、资金市场等优势资源向集群制造业企业倾斜,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倾斜,如推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企业黄石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仙桃孝感纺织业企业、咸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集群特色产业跨层跃

(三)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潜能,驱动集群培育跨业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跨领域、跨业态趋势,对区域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普遍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2020年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基础能力指数0.78,高于全国0.732和中部0.729均值,位列第11位,湖北规模基础能力优势显著,位列第6。规模推动型成为驱动湖北集群能级跨业态主要方式。湖北省应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跨业态、规模化发展。

(四)提升中小科技企业培育效能,驱动集群培育跨链条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既要领军企业“顶天立地”,更需要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繁星满天”。2020年湖北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效率0.876,高于全国0.806和中部0.815效率均值,提升中小科技型企业占比和孵化器数量,可降低技术效率损失,推动湖北创新型产业集群由高效潜能型转为高效强能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急需良好的优化孵化与风险投资环境,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精心培育。湖北要积极依托高新区优良的发展环境、大力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器,吸引各创业要素集聚,引进各个发展阶段的风险投资机构,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促进技术、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流通融通,持续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创新互动和创新能级跨链能力。

(五)强化创新型城市创建与主体培育融合机能,驱动集群培育跨地域

2021年湖北GDP突破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7,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均位列第4,创新型城市数量与广东、河北并列第5,湖北5个创新型城市GDP总和占湖北GDP比重64%。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创新型城市区域集聚的全链条下,应加快创新主体企业培育的有机融合,适时启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等主体培育的“组合拳”,推动集群能级跨域。

注:本报告为2022年度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EDA027)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张冀新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