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总结

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总结

2017-03-01 09:41 湖北省科技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19-15824 分    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技厅 发文日期 2017-03-01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湖北贡献的目标定位,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优先战略和全域战略。年初,我省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在深度融入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赢得了新的战略地位,争取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年来,全省科技系统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为新的起点,开拓性、创造性地谋划和推动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761.62亿元,增长13%,高于同期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实现三年翻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保持中部第一;登记技术合同2424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27.73亿元,较上年增长11.76%;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13项,较上年增长2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9.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去年的4.3件提高至5.39件。尤其是面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第一年的重大调整变化,省内高校、院所、企业和科技人员,与全省科技部门共同积极衔接,共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85项,经费总额超过30亿元,项目推荐数、入选率、立项数均保持了较高水平,充分体现了我省持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实力。其中,由华工科技牵头的“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放射装备研发”项目获国拨经费1.96亿元,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高度关注和蒋超良书记的专门批示。

  过去的一年,在总结与深化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推进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履职尽责提升创新服务能力。2016年,省科技厅接受了省委政治巡视,全省科技系统接受了履职尽责全面督促检查。一年来,我们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以接受政治巡视和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系统上下联动,优化了工作作风,展现了崭新的工作面貌。在巡视整改中,省科技厅针对巡视反馈的5个方面18个问题5项建议,制定了62条整改措施,通过细化整改清单、层层压实责任、倒排整改工期,扎实推进整改,目前多数问题已整改到位。在接受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中,全省科技系统以抓学习、抓示范、抓问题、抓管理、抓改革等“五抓”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召开座谈会300多场,实地走访企业8800户,征集问题和建议2800多条,整改问题720多个,完善制度420多项,配合地方党委纪委追责问责38人,全面履行了“五个全覆盖”公开承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肯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政府职能由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我们正式启动实施了“全省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大提升工程”,着力提升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干部职工的科技项目服务与管理、科技政策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对接、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五项服务能力。全省科技系统共有1061人报名参加第一批学习,837人完成学习和考试,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的学习考试完成率分别达到100%、81.36%和73.6%。通过一年的努力,不仅我厅在8个接受全面督查的省直部门中综合排名进入前三,被评为优秀,武汉、襄阳、宜昌、孝感、黄冈等地科技局也均取得了排名靠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出了全省科技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务实重行的良好作风。

  (二)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积极参与制定出台《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将我省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成熟做法,以地方立法形式予以确立和保障。二是代拟起草并提请省委、省政府审议出台了《湖北省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北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等三项综合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全省科技创新发展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三是会同财政和税务等部门,分别制定出台了与“科技成果转化十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新九条”相配套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个人所得税征收细则,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解除后顾之忧。四是深入探索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大力推进建立以平台为载体承担项目的工作机制,2016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各类创新平台,重大项目100%由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承担,实现了平台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研发成功率的“双提升”。五是按照省政府要求,出资4亿元参与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新机制。六是推进将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以指数形式纳入了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争取省委组织部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纳入了市州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增强了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和对市县科技创新发展的引导激励力度。

  (三)健全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一是健全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加强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为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新支持组建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认定6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进一步优化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支撑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为主线,加快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全面启动襄阳、宜昌两个分中心实体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科惠网二期开发,采集资源有效性达到95%以上。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载体,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26家,全省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超过500家,建筑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位居中部第一。以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首次实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双向补贴”,经第三方机构审核,全年共补贴使用单位108家,补贴金额740.9万元;补贴提供单位65家,补贴金额241.8万元。四是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的支持,重点围绕企业组织实施“省双创战略团队计划”和“省百人计划(企业类)”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2016年,我省3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次超越江苏位列全国第三;66人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位居全国前列。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一是聚焦强主体添活力,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坚持以科技企业孵化器“扩规提能增效”为抓手,不断丰富和拓展“四个对接”工作内容、优化调整“3A考评”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进科技企业培育的工作体系,更加有效地引导了资金、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创业要素向科技创业企业聚集,更加有力地提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服务水平。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成长为广受业内认可、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孵化器品牌;宜昌微特公司传感物联孵化器、烽火集团烽火创新谷、武汉医疗器械企业孵化器迅速形成了产业配套微集群。2016年,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进一步硬化、细化、量化的情况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和通过率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共有1894家企业通过评审,净增1080家。

  二是紧扣出成果促转化,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在上年工作基础上,提出坚持“部门主导,更注重实效,多环节合作,形成新机制,发现新平台”的工作原则,制定《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奖补性补助组织方案》,着力调动各地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首次采取后补助方式,对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按照10%的比例给予补助,共支持31所高校的699个项目,安排补贴经费1228.6万元;充分发挥“科惠网”的作用,精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开展首让成果挂牌交易,创造性地采取科技成果视频推介方式,并通过电话、邮件、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成果转化进度进行实时跟踪,精准服务成果承接方的使用需求,有效提高了成果推介和对接的成功率。2016年,全省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共组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55项,其中,武汉光电工研院的金属零部件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以1000万元的价格完成转让,武汉奋进公司和湖北航特公司合作实施的“轻合金重力铸造自动化浇注示范项目”多项指标媲美进口产品。

  三是着力强引领作示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长极。坚持把高新区建设作为科技支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咸宁、黄冈两家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进展顺利,已上报国务院待批;黄石、荆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襄阳、宜昌、荆门三家国家级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浠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2016年,面对宏观经济的延续低迷和地区行业走势的加速分化,我省高新区继续保持了稳健增长,特别是7家国家级高新区均以主要指标两位数以上的增幅领跑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出了明显的拉动效应和引领作用。

  四是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整合科技资源助力精准扶贫。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制定《湖北省关于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设置500万元科技扶贫专项,结合贫困县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基地和产业项目示范、入股分红和股份合作经营等产业扶贫发展机制,对秦巴山区和幕阜山区17个贫困县实现了扶贫项目全覆盖。向贫困地区选派科技特员380人、“三区”科技人才689人,培训农村创业骨干120人,有力加强了贫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全省四大片区37个贫困县的县市科技局,共联系承包了72个贫困村,组织了109项技术和成果在贫困地区转移转化。

  (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重点领域和产业技术创新。面向我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创新主攻方向,省科技计划共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17项,安排经费2.297亿元,着力优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高新技术领域。烽火通信再次刷新了光传输世界纪录,达到每秒560Tb,一根光纤可供135亿人同时通话;武汉锐科研制出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用特种光纤,突破了国际特种光纤产业垄断格局;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智能微铸锻”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制造历史;扬子江汽车集团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研制的全球首款以液态氢为驱动能源的客车“泰歌号”成功下线,将极大地推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程;铁四院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成功运用于武汉动车段,全面提升了我国高铁动车组运维保障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在农业科技领域。新组建小龙虾、香菇等两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淡水产品加工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山蔬菜等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启动实施高品质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天然花青素品质提升等46个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新选育水稻、玉米、马铃薯等21种作物81个新品种,百瑞生物、回盛生物等企业的12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创投投资,鄂马铃薯11号、鄂西瓜17号、猕猴桃和茶树立体种植等23项公益性成果有望达到量产。江汉平原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华中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顺利推进。

  在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启动建设科技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平台,有力促进了全省生物健康、资源环境、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华新水泥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预处理线,燃煤烟气SO2、PM2.5协同治理等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转基因水稻白蛋白、特异治疗性双抗体两个全球首创的一类新药即将进入临床,可控式胶囊内窥镜、十八导心电图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国产“质子刀”有望打破高端医疗装备进口垄断,湖北中医临床肝病研究基地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医联网建设深入推进,在武汉市黄陂区和江夏区开展移动医疗技术应用示范,开通全国首个“健康商保在线直赔系统”。

  在知识创新领域。进一步夯实了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基础,着力促进高校院所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基础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前期培育,2016年,我省又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成长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新增3个国家创新群体和13位国家杰青,是我省近几年获批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省属高校首次获批2位国家杰青,全省国家杰青达到188名,国家创新群体达到17个;又一批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成功走向市场和应用,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铷原子钟已批量应用于北斗卫星和实践卫星,铁路轨道安全省重点实验室焊轨基地单线生产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省已有5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在全国位居第四,其中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等9个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六)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坚持“开放合作”与“支撑引领”并举、“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筑牢湖北国际合作基础,培育企业全球创新能力,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体现了“湖北担当”,在促进湖北开放发展中发挥了“科技作为”。2016年,全省国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突破百家,实现了对省内优势学科和产业的全覆盖;共组织15批科技项目团组赴境外交流洽谈,巩固和拓展了湖北对外合作渠道,促成了省中医院等单位与芝加哥康复研究所共建康复研究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主办及承办了“2016年中国南非高技术展示交流会”、“县域科技型企业合作研发精准对接专场”等系列国内外重大对接活动,组团参加了多个国际知名展览,服务近300家企业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加快海外布局。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9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4%,科技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七)加强创投引导基金管理,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创新。首次开展了省创投引导基金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省创投引导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08项,投资总额达到23.79亿元,运行8年来首次荣登“全国政府引导基金二十强”。在省创投引导基金的示范带动下,武汉市设立了规模5.835亿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起设立子基金31支,协议规模达到39.74亿元;东湖高新区设立子基金26支,总规模超过55亿元;宜昌、襄阳、荆州、十堰、鄂州、黄石、黄冈、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市先后设立了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全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已汇集全省1.3万余家科技型企业、400余家省内外投资和金融机构、近百家产业园区和孵化器、600余种金融产品,建立了线上线下服务对接工作机制,已帮助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促成融资8.22亿元。

附件:

 已阅 23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