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邮箱|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自科基金验收入口 |登录|注册

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06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067号提案的答复

2022-08-31 15:23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2-36096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2-08-31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现将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67号建议提出的“发挥武汉主中心产业引领作用 共同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共同体”的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代表。

一、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总体推进工作情况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启动以来,武鄂黄黄咸五市及省直相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区域聚焦、要素聚集、两链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大走廊建设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

一是强化极核引领,提升东湖科学城创新能级。正式发布东湖科学城的规划,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石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其中,国家实验室即将挂牌,部省共建的7家湖北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行。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神农设施和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等3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武汉光源、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项目预研预制进展顺利。武创院、双碳研究院、量子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和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落户光谷,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控制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东湖科学城成为同时拥有技术、产业、制造业三类国家创新中心的最密集区域。

二是推进校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有效流动。谋划布局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1092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242家,高新技术企业近6976家,湖北理工学院科技园、湖北师范学院科技园等新建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院所校区、产业园区、科创社区“三区融合”积极推进。

三是突出多方联动,推进协同创新成效初显。建立了大走廊省市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五市科技部门成立创新协同推进办公室。支持鄂黄黄咸主动对接武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鄂州、黄冈与东湖高新区共建科技产业园,葛店高新区近1/4的企业、黄石200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黄石、黄冈、咸宁都已经或者正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科创飞地,总部研发在武汉、生产制造在周边,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周边的科技与产业配套模式得到推广实践。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锚定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标,进一步履行牵头部门职责,会同五市和省直相关部门,加大光谷科创大走廊《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落实力度,坚持一体化布局,推进资源统筹、创新协同、产业融通。

一是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完成国家实验室挂牌,推动湖北实验室实体化高效运行,年底前建成九峰山实验室,启动建设东湖实验室一期拓展区。启动建设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设施、神农设施、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高端医学成像设施。抓紧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武汉光源、农业微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沼山时空精密测量原子干涉等项目预研预制。加大国家级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平台争创和建设力度,推进前沿交叉创新平台布局,增强东湖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百校联百县”系列活动,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大走廊内跨城市转化和产业化。发挥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的作用,引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大走廊落地转化。

三是着力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推动“校企合作”“院地共建”,组织在汉高校院所优势专业对接大走廊特色产业,组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大走廊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支持企业共享大走廊创新服务。

四是着力加快科创飞地建设。提升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创新服务能力,推进黄冈、咸宁在汉离岸科创园区(中心)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建设发展,加快推进光谷与鄂黄黄咸共建产业园,进一步推广“离岸科创”“飞地园区”模式,推进配套的税收分成机制,让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周边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大走廊内深入推广。

湖北省科技厅

2022年8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