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563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145/2024-37191 | 分 类 | 科技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发文日期 | 2024-09-05 |
文 号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以强县工程舞动乡村振兴“龙头”的建议》收悉。我厅综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的回复情况,现一并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强调了县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省县域创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了4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对于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县域工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科技创新在县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县域科技项目平台、企业与产业、产学研合作、科技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一是强化项目支持,加大县域创新平台布局。省科技厅聚焦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良种培育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信息化、特色农业等方面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攻克一批农业领域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持续加大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布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截至2023年,全省县域共建有省级以上高新区24个、农业科技园区3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36个、各类创新创业平台522个。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县域产业发展能级。省科技厅把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湖北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2023年,全省县(市、区)平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237.5家,分别比2021年增长167.6%、154.6%。统筹推进县域产业创新,带动形成“一县一品”“一业一品”,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湖北县市已建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4家;全省41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有16个布局在县市。
三是助推产学研合作,促进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支持华中农业大学与襄州区、湖北省农科院与枝江市、长江大学与石首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农业科技先行县共建,13个科研教学单位结对帮扶10个县市,下沉服务县域产业发展。组织开展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乡村振兴荆楚行等科技服务县域活动,2023年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团队在各地累计推广品种126个、技术114项,建立示范基地264个;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41场,现场会120场,调研456次,技术咨询2139次;开展应急服务466人次,服务新型经营主体566个,培训农民2.6万人,发放培训资料4.9万份,助力品牌建设56个。省科技厅先后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服务年”“科技创新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行”“联百校转千果”“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县域专场活动,支持县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集聚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快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在县域落地应用。2023年,全省县(市、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77.8亿元,同比增长61.74%。
四是推进科技人才下沉,强化县域创新人才支撑。省委人才办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完善基层一线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政策、推动人才技术资源流动、健全城市人才帮扶工作机制、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开展培训提能、实行评价特殊支持、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等措施,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大力实施服务基层人才专项,近年来,以“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为载体,选派7000余名专业人才赴基层一线开展服务。省农业农村厅统筹推进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等项目,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十大行动,建立起3万人的头雁”人才数据库和2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不断完善省市县分级负责、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省教育厅在新增“双一流”建设经费安排和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将高校承担服务企业横向项目、科技人员服务市县等情况纳入分配考核因素;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将教师社会贡献情况合理纳入教师评价范围。大力实施“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2021年以来组织全省百所高校申报评审立项1502项乡村振兴科技项目。开展百校联千企活动,2023年高校共开展服务湖北横向合作项目12662项。先后组织高校赴鄂州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行、服务黄石科技创新“春风行”活动,推动省内40余所高校与100余家企业代表开展需求对接、合作签约系列活动。实施面向县域农村的专项招生计划,2023年安排“一村多名大学生”专项计划1000人,“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1600人,“乡村振兴专项”4500人,为农村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3年高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1万余家,积极对接企业技术创新和用人需求。省科技厅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万名科技特派员助力强县工程,统筹省市县三级选派科技特派员13764名,对接企业、合作社、村(组)超过10000家,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40家,实现主要涉农县(市、区)全覆盖,产业强镇、特色小镇全覆盖,累计推广应用“三新”成果16466项,解决产业技术问题24929个,培训农民105.76万人次。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激发县域创新活力。省科技厅先后出台《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指引》《湖北省科技厅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强化县域科技创新绩效监测考核,对先进地区给予表彰激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约谈,切实把县域发展转换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制定《湖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构建以县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研发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省科技厅出台《湖北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自2022年实施以来累计兑付21428.22万元,带动实际研发投入98445.27万元,有效激发了县域科技企业创新活力。
下一步省直相关部门主要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县域创新,助力强县工程实施和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省科技厅将树稳创新型县(市)“旗帜”,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分类指导。统筹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为县城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打造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做实做优“一县一院”工程,提高县城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工程,深入开展“春晓行动”,推动县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建好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加大对县城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培强县城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农高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创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农业农村厅将开展成果供需对接、技术示范推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多种手段,加快推动县域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
二是做好县域创新人才保障。省委组织部将深化实施“专业人才智汇基层”工作,进一步以需求为导向,做实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产业帮扶团等项目,把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搭建基层创新平台、培养引进人才纳入考核范围,引导科技人才常态化服务基层,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基层人才提升途径,借鉴中组部“西部之光”项目做法,鼓励引导基层单位与在汉单位建立联系,选派专业骨干到在汉单位开展跟班研修学习,提升基层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水平。省教育厅将继续引导支持高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支持高校与市县、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产学研合作水平。推动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着力建设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建功立业。
三是持续办好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村实用技术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点燃县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省科技厅于2023年举办首届湖北省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大赛设置千万奖金,共吸引全省近千项乡村振兴实用技术报名,2万多人参与,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持续办好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广泛发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及在农业科技推广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参与,通过以赛代评,每年遴选出100项实用性强、可复制性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农村实用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示范推广。以赛为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县、乡、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湖北省科技厅
2024年7月2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