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 邮箱 |计划管理 |奖励评审 |登录 |注册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10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106号建议的答复

2025-07-28 18:50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5-32700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5-07-24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提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106号《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快速落地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厅会同省教育厅等单位对建议提案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将有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企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发展。

(一)高质量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一是突出以“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手段,按照“以需定研、供需对接、用户主体、政企共投、风险共担”的思路,精准挖掘需求、改革项目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场景建设,建立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整合高校的科研团队、专利成果等资源,收录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线上精准匹配,促成校企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入驻科创服务机构1750家和企业75106家,发布需求总数57893项,完成需求17158项。二是成立联合研发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联合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整合产学研力量,促进校企合作,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探索多元化组建模式,已组建形成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477家新型研发机构组成的创新平台矩阵。三是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联合技术攻关行动,支持校企共同打造结构化科研攻关团队,共同体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双百工程”、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举措,强化多方人才交流,寻找技术需求对接点,精准组建联合科研团队。2024年全省共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等对接活动306场,对外推介科技成果5208项。

(二)着力强化校企对接服务。一是实施“百校联千企”行动,组织全省百所高校及院系,与上千家规上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和研发团队,共同开展校企校地联合攻关,2024年高校共开展企事业横向合作项目15948项,横向合作经费77.6亿元,向企业派驻长期科研人员近3000人。二是组织实施科技人才服务企业专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出题、人才答题、市场驱动”模式,重点支持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带领团队到产业一线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科技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实施2025年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立项支持80名科技人才,支持经费4000万。三是推出科技创新券,通过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向高校院所等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相应科技创新服务的财政补贴凭证,降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加强校企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2022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创新券入库服务机构868家,共发布服务2718项,申领创新券企业13438家,资金兑付惠及2136家企业,累计兑付财政资金3.1亿元,带动企业直接研发投入18.67亿元。

(三)优化产学研政策环境。一是修订实施《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专设企业科技创新专章,提出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或者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二是印发《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6)》,实施“先使用后付费”试点政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并采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等灵活支付方式。三是优化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导向。自2021年开始,湖北在新增“双一流”建设经费安排和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将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等情况纳入分配考核因素。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将教师社会贡献情况合理纳入教师评价范围。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安排,结合我省校企合作工作实际,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切实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落地。

一是加快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建设线上“淘宝网”与线下“广交会”相结合的科技成果“汉交所”,加快技术交易体系完善构建、继续推动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有效促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谋划推动离岸创新中心建设,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外创新资源,促进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离岸在岸科技创新供需对接。

二是优化创新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省市科协及各类科研中介机构作用,进一步优化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产出考核、科研专项考核和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完善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三是健全三方投入机制。引导企业、高校、政府三方按比例出资,企业为主、高校为辅、政府配套,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监管流程,确保合规性。对转化成功的项目,按产生效益的一定比例给予后续奖励,降低企业投入风险。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24日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