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 邮箱 |计划管理 |奖励评审 |登录 |注册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35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358号建议的答复

2025-08-05 19:35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5-32706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5-07-31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提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358号《关于建设湖北省摩擦材料研发中心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厅对提案高度重视,组织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发委、省经信厅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现形成答复如下:

摩擦材料作为运动机械和装备中执行制动和传动功能的部件材料,在机械设备和车辆等装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湖北省摩擦材料研发中心,对推动摩擦材料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作用积极。

一、关于创新平台建设举措

近年来,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等部门高度重视摩擦材料研发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布局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省科技厅于2022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建设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融通创新。同年,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525家,居全国前列。2023年,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制定了《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跨领域、大协作、高水平的创新基地;支持企业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与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建立联合实验室。目前,通过优化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2家,居全国第4。

省发改委支持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摩擦一号制动科技(仙桃)有限公司、湖北华阳汽车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和襄阳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了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动力装备再制造技术、新型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和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为我省摩擦材料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目前,我省已出台政策支持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对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500万元。省财政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省级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等资金给予相应支持。另外,省财政通过科技创新平台专项资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奖补。

二、关于企业主体培育举措

为加快全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科创企业培育支持政策体系,省科技厅在2023年4月启动实施了《湖北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2023-2025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将“全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科创企业培育工作,将科创企业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对应实施“育种计划”“蹲苗计划”“成林计划”“参天计划”四类计划共20条支持举措。

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目前,省科技计划项目中70%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设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24年1053家企业获得资助资金2.28亿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2024年支持企业883家、兑付1亿元,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降低成本。

今年3月份,省科技厅创新推出科技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在全省17个市州构建“数据增信+财政增信”双轮驱动模式,累计向801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352亿元。同时,大力推广创新积分贷,银行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余额403亿元、同比增长45.63%;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贷,累计向5321家人才所在企业发放科技人才贷余额120亿元。

三、关于成果转移转化举措

为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效率,省科技厅制定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备案管理办法》,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中试基地,面向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中试研究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试基地优先承担省科技计划研发任务。2024年,省科技厅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开展成果转化“轻骑兵”活动超过300场,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有力提升了企业成果转化效能。

为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省科技厅率先在全国建设“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2024年平台累计入驻企业4.7万家,发布需求总数达到2.9万项,促成7600多项需求成功对接,初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

大力推广创新创业,连续12年组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已成长为湖北科创项目挖掘、价值发现、融资对接、行业交流的重要载体。12年来,湖北创赛吸引了近7000项创业项目报名参赛,近1500余家参赛企业在赛后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126家认定为瞪羚企业,52家入选我省上市后备种子企业名单,近60%的获奖企业赛后获得新增股权融资,有效促进了全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四、关于人才引育举措

湖北省科技厅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建立“政策惠才、项目育才、平台聚才、产业用才”多元化资源统筹配置和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动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让“人才优”引领“满盘活”。

2023年印发《湖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解决青年科技人才表现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繁等问题,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潜能与活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意见,推动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国家海外人才专项试点,实施战略科技人才专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33.2%,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加速形成。

实施高端人才团队“集聚行动”,构建以“人才为核心,平台为基础,项目为纽带,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累计支持433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引导25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向企业一线集聚。

五、下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提案提出的建议,完善政策法规,创新组织模式,实施重大专项攻关,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形成支持我省摩擦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依托科创供应链平台坚持以用为导向,面向摩擦材料产业需求,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制度,加快摩擦材料产业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突破高熵合金涂层技术,提升极端环境耐磨性;开发新能源车专用摩擦材料(如耐高压绝缘涂层);布局低空经济领域,聚焦无人机刹车系统轻量化材料研发。

二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在巩固提升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的同时,聚焦摩擦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重点企业建设面向工艺开发、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的高水平中试基地和公共服务中试平台。积极推进摩擦材料领域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依托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解决市场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助力摩擦材料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成长体系,深化科技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在摩擦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有关领域,持续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战略性、前瞻性、变革性、基础性、系统性重大创新任务,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31日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