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 邮箱 |计划管理 |奖励评审 |登录 |注册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45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456号建议的答复

2025-07-28 13:05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5-32709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5-07-23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在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第20250456号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科技厅会同有关单位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地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意见建议情况

(一)关于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加强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建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发布《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的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积极构建“技术经理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技术经理人管理机制。一是全面拓展技术经理人培养的广度与深度。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为依托,坚持高站位谋划、体系化推进,借助涵盖初、中、高三级的分层培养框架,采取线上平台、线下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联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园区等资源,积极组织跨区访学,成功打造辐射中部、贯穿全链的开放式培养生态。二是推进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改革。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发布,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评审体系。2021年,《湖北省职称评审专业目录》增设技术转移服务专业。今年7月,我厅联合与省人社厅印发《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引导我省技术转移从业人员提升专业能力。三是不断完善技术经理人激励机制。明确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可通过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多点教学执业等方式获取合法收入,突破传统收入限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现金奖励计入绩效总量但不作为核定次年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进一步打破“上限封顶”的隐性障碍。

(二)关于通过“导师制”“传帮带”等方式赋能各行业技术经理人的建议。目前我省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已初步构建起集“人才库”、“导师库”、“课程库”于一体的技术转移智库体系。其中导师库作为核心资源支撑平台,在推动技术经理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导师库链接省内外优质教学与实战资源,通过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理论讲授—实操训练—项目辅导”的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常态化技术经理人培训中,导师库着力解决技术经理人在概念验证、知识产权布局、股权设计、商业计划书撰写、成果评估定价等关键环节中遇到的技术与管理瓶颈,推动导师与学员“面对面”“手把手”开展项目化辅导与经验传授,并通过设置导师专题教学模块,提升实训的针对性和落地性,为培育懂技术、通市场、会运营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关于完善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体系的建议。目前国家层面并未形成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的统一规范。2020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根据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点和技术市场发展需求,对不同层次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结构、经济实务、案例实操等培训课程以及扩展性选修课程作出详细说明,是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的重要参考资料。为确保我省技术经理人能力建设与时俱进,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严格遵照培训大纲,设计了涵盖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实务技能、能力提升在内的精细化培训体系,囊括现阶段技术经理人能力要求的重要方面,“多层级+定制化”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培训。为确保教学质量,培训的所有授课导师均为行业内知名专家,具备多年培训经验,参与出版多项畅销书籍,形成了独到的教育理念,是我省技术经理人培训工作的知识后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紧跟行业热点,带领学员赴省内外交流合作机会、学习经验模式,参加浦江论坛等行业活动,打造高质量行业交流平台,构筑技术经理人“朋友圈”。湖北已联合湖南、江西连续举办三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纪人大赛,并以此为抓手,共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生态圈,营造行业发展氛围。

(四)关于鼓励将技术经理人列入湖北紧缺人才开发目录的建议。我省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在技术转化过程中的人才价值,不断推进技术经理人纳入人才体系的进程,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首次明确将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技术转移管理者等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纳入地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关于2020年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通知》将技术经理人纳入全省领军人才计划。

(五)关于提供政策倾斜,尽快出台《技术经理人从业佣金收费标准》相关政策和建立技术经理人利益机制的建议。我省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关键作用,2020年,在“联百校转千果”湖北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动中,湖北工业大学率先公开发布技术经理人佣金标准,开创了全国高校公开设定技术经理人佣金比例的先河,在促进技术经理人与项目方、转化主体间实现利益共享的同时,也为高校释放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制度通道。2025年4月,武汉大学研究通过了《武汉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和《武汉大学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技术经理人从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中获得合理报酬,并可跟投创业项目,激发其内生动力。2025年5月,武汉市发布了《武汉市技术经理人及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从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收益奖励技术经理人,鼓励探索“固定佣金”“按技术交易额比例收取佣金”“折算股权”等多种收益分配模式。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加强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全方位提升服务、管理质量,构建“技术经理人+”生态体系,为技术经理人发展提供更切实的支持与保障,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健全技术经理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围绕技术经理人的培育、备案、使用、考核、激励等关键环节明确管理工作,推动制度体系化、标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制定并推行《湖北省技术经理人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全省统一的技术经理人备案制度,明确技术经理人培育、备案登记、分级评价、考核激励等全流程管理规范,实现动态管理和服务。制定全省统一的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认证与等级标准,实行分级认证管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成果应用,大力宣传并落实《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通道。

二是深化“导师制”“传帮带”赋能机制。持续强化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导师库功能,紧跟重点产业发展动向与技术转化热点领域,动态扩容导师库队伍,吸纳更多具有实战经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技术转移专家入库。推进校企联合培养,遴选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管培生”项目,实行“预招录+联合培养”双导师制,鼓励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内部“导师制”和“传帮带”机制,支持经验丰富的资深技术经理人担任内部导师,对新晋技术经理人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全过程指导,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三是完善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与实践培育体系。在国家大纲基础上,结合湖北产业特色与技术转移实践需求,动态更新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初-中-高”三级“知识+实践+体验”培养模式。在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布局建设技术经理人实践工作站和实训基地。探索开展技术经理人学历教育,推动省属理工科院校设立技术转移本科、研究生专业,面向全省理工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开设技术转移管理微专业。联合中部六省共同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理人大赛,支持各市州结合产业特色开展专业化赛事,深度挖掘优秀案例并建立明星经理人选树机制,全面提升以赛促育成效。

四是推动技术经理人纳入湖北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密切跟踪技术经理人队伍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开展专项调研评估,系统梳理技术经理人(特别是高端、复合型技术经理人)在重点产业领域的缺口情况。加强与省人才工作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推动将技术经理人纳入新修订的《湖北省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或相关专项人才目录。支持优秀技术经理人申报“科技副总”等省级人才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配套相应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保障政策,提升技术经理人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吸引力。积极争取人社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试点,打造人才高地。

五是完善多元薪酬体系与强化金融赋能支撑。推行“固定佣金+绩效提成+股权激励”模式,支持技术经理人兼职取酬。大力倡导和推动在科技型企业中探索实施技术经理人股权、期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支持技术经理人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全过程,从“交易撮合者”向“创新合伙人”转变。支持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群等政府引导基金聘用技术经理人作为投资顾问深度参与运作,根据运营管理效益按比例给予奖励。鼓励技术经理人参与“研发服务”、“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等科技服务,按科技创新券政策给予支持。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持续关心和大力支持!



湖北省科技厅     

2025年7月23日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