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 | 邮箱 |计划管理 |奖励评审 |登录 |注册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49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498号建议的答复

2025-07-23 14:19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5-32784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5-07-21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提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498号《关于湖北、武汉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加速器建设政策措施,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平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科技厅会同武汉市人民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赴高校院所和企业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科技企业孵化工作最新进展,并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认为您所提出的建议充分考虑了我省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工作的发展实际,对我省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现答复如下:

·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完善政策保障,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定出台《湖北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起草《人工智能产业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湖北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5-2027年)》,支持武汉市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引领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省科技厅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研究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含加速器)建设的相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工信部科〔2025〕131号),研究起草了《湖北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立足我省区域特色和产业需求,推动包括加速器在内的孵化载体专业化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共建专业加速载体。

(二)加强技术创新,强化策源能力。以武汉为龙头,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布局。目前,仅武汉市就已建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创新平台超过8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8家。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组织尖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科技项目,支持我省科技企业加强技术攻关,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其中,黑芝麻智能密集发布2款武当系列C1200芯片、3款华山系列A2000芯片。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发布国内首款车规级高端MCU芯片DF30,实现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全自主可控闭环。10款湖北造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电子皮肤、柔性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等零部件达到领先水平。紫东太初大模型3.0版升级发布,我省3款大模型(传神语联的任度大语言模型、莱博信息的科研加大模型、理工数传的BOOKSGPT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6款大模型正申请备案。

(三)加强主体培育,筑牢发展底座。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加大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培育。全省共建有省级以上孵化机构超600家,全省孵化机构在孵企业超2.5万家,武汉模态跃迁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涌现。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上市企业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家。重点支持武汉市深入实施七万工程,研究制订种苗工程。全市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业29家。推动武汉市核心产业园区+特色园区错位发展,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南太子湖人工智能产业园、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等3个市级核心园区开园建设,小洪山科学城、圈外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集聚发展,成为全省人工智能创新集聚区。

(四)优化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环境。组织省内平台企业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AI产业投资基金。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产业基金达到5支,总认缴规模超50亿元。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开园,首批近20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签约入驻。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启动实施科技产业融合惠转行动,制定《湖北省科技产业融合惠转行动方案》,聚焦需求-技术-场景-资金全链条对接,开展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今年上半年,围绕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组织成果路演、需求对接、揭榜挂帅等活动102场,参会超6000人次,推介科技成果377项,签约转化项目304项,成交金额16.31亿元,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启动实施科技企业信用贷,以孵化器、加速器为重点,加大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科技企业贷款授信,截至目前,各银行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93.22亿元,服务全省8536家科技型企业。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根据所提建议,会同武汉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快创新加速器等孵化载体布局,切实以创新加速器建设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孵化体系加速发展。一是坚持超前布局。重点支持武汉市进一步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用数据、建场景、优生态、促落地为主线,深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江岸等重点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优先在人工智能领域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加速孵化。二是打造示范品牌。启动实施标杆级孵化器(含加速器)建设工作,突出引导人工智能领域孵化器(含加速器)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增能力,打造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创孵化品牌,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孵化载体提升发展能级、增强发展能效。三是完善孵化体系。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向创业孵化前端和后端扩展,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覆盖孵化载体,加强人工智能全链条创业孵化,培育更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

(二)完善服务网络,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载体提质增效。一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孵化器(含加速器)联合人工智能领域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为在孵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孵化器(含加速器)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体,建立健全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专项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孵化加速服务体系,实施加速孵化计划,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优质项目,提供早期投资、产品优化、产业资源对接等全链条服务。三是构建创新服务网络。大力推进汉交所、科创智慧大脑、科惠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科创孵化服务网络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面向人工智能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打造立足湖北、面向中部、链接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

(三)突出主体培育,推动人工智能科创企业成长壮大。一是强化梯度培育。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孵化器在孵企业加强调研摸底,梯度培育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二是畅通加速通道。加强人工智能科创企业孵化器(含加速器)管理,积极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创企业孵化培育服务通道,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企业发展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际需求,推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2.0,汇聚项目、人才、平台、金融等创新要素,优先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企业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供给。

最后,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积极落实本建议的相关内容,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加速器的支持力度,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全省支点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湖北省科技厅         

2025年7月21日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