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701号建议的答复
| 索 引 号 | 011043145/2025-32833 | 分 类 | 科技 |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发文日期 | 2025-07-31 |
| 文 号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您提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50701号《关于支持黄梅建设华中硫酸钙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关键技术攻关举措
一是攻关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湖北三峡实验室成功研发磷石膏制备硫酸钙新技术,填补了湖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该技术通过回收磷化工副产物磷石膏,转化为高附加值硫酸钙产品,大幅降低工业固废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兴发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实现年产4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深加工产能,配套的硫酸钙产品用于建材、电子化学品等领域。2025年在省技术创新专项项目中支持“磷石膏高值(质)利用及规模化消纳关键技术与应用”(武汉工程大学)重大专项项目。
二是开展高端硫酸钙产品研发。推动省内企业聚焦硫酸钙晶须(纳米级纤维单晶)的改性技术,通过表面修饰解决亲水性与有机物复合的界面兼容问题,提升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性能。该材料广泛应用于防火涂料、医用骨修复材料等高端领域。如宜昌正安新材料公司利用本地硅基材料产业链优势,开发耐高温、生物相容性好的硫酸钙晶须,用于医疗器械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黄梅县龙源石膏公司联合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研发天然硬石膏超细提纯增白技术,产品单价从原矿200-1000元/吨提升至数千元/吨,强度与纯度显著优化,适用于橡胶、塑料增强材料。
二、关于科产融合举措
一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等协同创新。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印发《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支持企业参与湖北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助力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出台《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围绕“楚才兴鄂”“钱变纸、纸变钱”的核心要求,明确鼓励企业主导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出到2025年“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5000家”,并重点推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模式。目前我省已备案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525家,数量排名居全国前列,反映了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核心驱动力的特征。
二是向企业开放共享科研资源。我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自运行以来,整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及国企实验室仪器设备2.1万台(套),面向民企开放共享。2024年已为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检测服务,降低研发成本20%以上。有效推动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仪器共享,降低创新主体研发成本,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同时我省出台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备案管理办法》,支持高校院所开放中试平台。目前,全省已建成406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验证服务,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合作,系统性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我省出台的《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成果中试熟化。通过“基金+中试平台+产业园区”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截至2024年底,10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已投资项目27个。同时,推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扩容提质,上线高校专区,导入金融资源。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67047家,提交需求49092项,对接成功14654项。
三、关于企业主体培育举措
一是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项目。2024年修订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并设立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前,省科技计划项目中70%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设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24年1053家企业获得资助资金2.28亿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2024年支持企业883家、兑付1亿元,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降低成本。
二是推进“揭榜挂帅”机制。省科技厅出台了《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探索“企业发榜、政府张榜、高校揭榜”联合攻关模式,鼓励国企民企联合揭榜,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3年来,全省累计发布技术需求超1400项,成功揭榜300余项,带动社会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主导、高校协同、市场驱动”的创新生态。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持。今年3月份,省科技厅创新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在全省17个市州构建“数据增信+财政增信”双轮驱动模式,累计向801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352亿元。同时,大力推广创新积分贷,银行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余额403亿元、同比增长45.63%;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贷,累计向5321家人才所在企业发放科技人才贷余额120亿元。
四、关于人才引育举措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23年印发《湖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建立“政策惠才、项目育才、平台聚才、产业用才”多元化资源统筹配置和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动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让“人才优”引领“满盘活”。
二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意见,加快构建“政策互通、资源互通、体系互通”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国家海外人才专项试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33.2%,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加速形成。
三是设立科技人才支持专项。出台《关于支持院士及院士后备人选在鄂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设立战略科技人才专项,定向支持17名院士后备人选。实施高端人才团队“集聚行动”,累计支持433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引导25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向企业一线集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专项。创新推出科技人才贷,分层分类分级量化科技人才金融价值,已累计向1528户人才所在企业发放贷款超79亿元。
五、下步工作举措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依托科创供应链平台,坚持以用为导向,面向硫酸钙新材料产业需求,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制度,加快硫酸钙新材料产业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针对目前高端改性技术(如晶须表面亲油化)仍依赖进口设备、磷石膏杂质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重点聚焦开发高纯硫酸钙,满足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需求,优化智能化生产工艺,推广AI控制结晶过程。
二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在巩固提升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的同时,聚焦硫酸钙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重点企业建设面向工艺开发、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的高水平中试基地和公共服务中试平台。积极推进硫酸钙新材料领域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依托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争取国家重点专项落地,承担更多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解决一批硫酸钙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助力硫酸钙新材料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和科产融合。出台《关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快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修订省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着力增强成果转化支撑能力。打破成果转化与技术需求的信息壁垒,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整合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硫酸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提升硫酸钙企业绿色转型、高端化发展的科技水平。
感谢您对湖北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31日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741号
